聯系人:陰駿
手 機:18227291678
電 話:0831-3217699
郵 箱:582047594@qq.com
Q Q: 582047594
地址:宜賓市南溪區羅龍街道機耕村新港華府2號樓C3幢******層2-8號
權人在***后一刻收到了短融本息,山西華通路橋終于摘掉首只違約債標簽,但其背后的山西地方債問題浮出水面,巨額賬單誰來還?山西只是20萬億地方債的冰山一角,華通路橋的警鐘剛剛敲響。
本刊記者
王東岳 實習記者 趙匡迪/文
7月23日下午,在銀行間市場資金系統關閉前,山西華通路橋集團有限公司(下稱“華通路橋”)的4.292億元短融13華通路橋CP001本息款項已順利兌付至債權人機構賬戶之中,破產陰云下的機構債權負責人終于可以下班去喝一杯咖啡,放松一下。
23日之前,華通路橋可能違約的消息一直困擾著機構。一旦違約變為事實,這將會是“國內首只本金違約債”。這家2013年還有著AA-主體信用評級的百億資產大公司如今竟有可能被4億元到期債務所絆倒,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。盡管23日違約陰云消散,然而這場危機形成的真正問題依然存在。
華通路橋的財報顯示,其各類應收款項占其總資產25%以上,且流動性較差,可見華通路橋財務的脆弱性。而華通路橋之所以能夠享受到如此高的評級,是因為其欠債方多為政府部門和國有單位,社會上普遍認為這類客戶信用度較高,違約風險較小。政府部門和國有單位之所以欠款數額巨大,其原因多為“資金緊張”。
然而,政府部門和國企單位拖欠一家民營企業,多******些不合情理。深究之下,不免讓人懷疑的是地方政府“資金緊張”可能與近幾年急速增長的地方債務有關。近兩年,地方政府舉債力度之大,是眾人皆知的事情。然而地方債大到什么程度、管理是否規范、是否有風險,卻是眾人各持一詞。本刊記者通過參閱審計署、省政府財政廳、以及其他網絡公開資料,試圖還原政府地方債的結構和形成過程。
華通事件表明,若政府拖延債務,會置企業于危險的境地之中。華通路橋一案引起了對地方政府還債能力的質疑。雖然公共普遍認為政府是違約風險***小的機構之一,然而隨著地方債務的急速增長,地方政府入不敷出的幾率大大增加,其還債能力被打上了一個問號。
華通路橋警鐘
2014年7月18日,債券市場傳來了“山西華通路橋數十億貸款壓頂,政府介入”的消息。
華通路橋擁有多家子公司和分公司,其業務涉及道路橋梁、房建地產、煤炭資源、環保建材、農業餐飲,年產值上百億元。在其可能違約的款項中,有4億元的短期融資券發布于2013年6月。在這4億元短期融資券發布的募集說明書里,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對其進行了風險評估,認為其資產流動性較差。
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報告中顯示,華通路橋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之和超過25億元,占總資產比25%左右。報告特別強調,“華通路橋公司應收款的對象多為政府部門和國有單位”。無論是評估機構還是機構投資者,普遍認為這類客戶信用度較高,違約風險較小。因此,華通路橋于2013年6月發布的4億元短期融資券,還享受著A-1債項信用評級。正是這享受著高信用級別的4億元短期融資券讓機構投資者們嚇出一身冷汗。
到底是誰欠了華通路橋的錢?據《21世紀經濟報》消息,山西省內各級政府欠款合計5.95億元,其中陽泉地區共欠款4.42億元。欠款原因多為“資金緊張”。因此華通路橋的資金鏈危機,實質上是由山西省內各級政府的資金緊張造成的。而山西省政府、陽泉市政府不辭辛苦,奔波于各大銀行之間為華通路橋說情,也***可以說得通了。
2012年底,300多億元資產規模的煤炭企業聯盛集團資金鏈斷裂,30多億元的信托信計劃令當地政府焦頭爛額。資金鏈危機的華通路橋對于山西地方政府來說猶若壓在駱駝上的***后一根稻草,一旦資產過百億的華通路橋倒在4億元的短融上,本已十分脆弱的山西金融領域將雪上加霜,更重要的是政府資金鏈緊張的窘態將原形畢露。有消息稱,山西省與陽泉市兩級政府已聯手向當地銀行施壓,對于華通路橋集團“只能放貸不能抽貸”。
“資金緊張”的本質即償付能力的下降。償付能力低多表現為債務巨大,但入不敷出,現金流為負。
根據國家審計署發布的報告,山西省政府2013年6月底共有300.10億元的應付未付款項。而拖欠華通路橋的5.95億元,或許只是這其中的冰山一角。山西省可能有大量企業手握政府的借條卻遲遲拿不回欠款。而應付未付款項僅僅為山西省政府債務的一小部分。
?
轉至證券市場周刊2014年第25期
上一篇:沒有了 下一篇: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新版《工程建設工法管理辦法》 |